【QICC2022】
大会论坛前瞻·亮点一览
2022年9月22日-25日,第十六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QICC 2022)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大会临床病例论坛坛主、绍兴市人民医院彭放教授接受了严道医声网专访,剧透日程亮点,揭开论坛“神秘面纱”。
面向全国,深入基层,再现真实场景
今年的临床病例论坛在筹备期间就面向全国征集精彩病例,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一线城市,还是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均有投稿。经过会务组的重重筛选后选取最具教育意义的精彩病例进行展示。面对环环相扣的复杂疑难病例,与会专家同观众在线讨论,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在QICC几十个主题论坛中,我们的临床病例论坛一直是受到广大医生高度关注的。无论是否开展介入手术,无论是否为心内科医生,无论是来自三甲还是基层医院,临床病例论坛都能向参会者传达规范化疾病诊疗流程的重要思想。”
心力衰竭诊疗病例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最难咬的硬骨头,针对不同的心力衰竭患者,陆续有新药、新器械问世,我们要学会合理应用。”
在此背景下,临床病例论坛聚焦心力衰竭,筛选出房间隔缺损、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案例,从病例出发,生动形象地讲解心力衰竭诊治临床规范。
彭放教授表示,心力衰竭仍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尚未攻克的艰难堡垒。近年来,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新药及新器械的上市为心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可在抑制RAS系统的同时增强利钠肽系统,国内外指南已经将ARNI列为心衰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组成心衰治疗新三联。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器械治疗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同步收缩运动,进而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病因所致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医生要学会“因地制宜”,熟练掌握药物及器械治疗的适应征。
冠心病诊疗病例
在临床病例论坛冠心病板块中,每一个病例都不是单纯的冠心病,而是可以帮助大家完善临床思维的复杂病例,希望可以对每一位参会者日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启迪。
——合并血小板严重降低的房颤患者行PCI治疗?
——面对抗栓和血小板降低的矛盾如何平衡风险与获益?
——18岁年轻患者运动后发生胸痛晕厥原因何在?
——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如何在ECMO+IABP支持下行冠脉造影?
……
彭放教授特别强调,“面对冠心病患者,我们要关注的绝不仅仅是PCI手术。”
当今社会冠心病患者群体庞大,相当一部分患者还合并了其它疾病,治疗往往相互矛盾,因此冠心病患者的管理也绝非“一元论”,而是需要全方面思考。
高血压诊疗病例
随着临床对高血压及高血压相关脏器损害的认识逐步深刻和全面,降压治疗的理念也从简单地控制血压上升到有效降压及保护机体重要靶器官(心、脑、肾)免受损害这样一个新的高度。
当前阶段,我国高血压控制率相较国外发达国际仍然较低,这需要我们加强对高血压管理治疗理念的贯彻落实。临床病例论坛届时将会展示相关病例,探索高血压患者管理的规范化流程。
“尽早采用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手段来降低血压,有助于有效预防高血压并发症,使患者获益更多”彭放教授说道。
既高大上,也接地气的QICC
在谈到与QICC的渊源时,彭放教授颇为感慨:“QICC既是高大上的,也是接地气的。历时十六年光景,QICC从最初的地区性学术年会逐渐发展壮大,一步步冲出浙江、走向世界舞台。”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正值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心血管介入相关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技术及器械不断更新迭代。在王建安教授的带领下,QICC搭乘上了中国心血管介入诊疗迅猛发展的高速列车,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奔涌向前,焕发出勃勃学术生机。
在采访的最后,彭放教授也对全国同道发出了诚挚的邀请:“临床病例论坛深入基层,聚焦真实工作场景,借精彩病例传道授业解惑。我相信,每一位听众都能从中收获很多。”
专家简介
彭放
绍兴市人民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浙江大学绍兴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岗);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届绍兴市名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学协会理事;中国医药教学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学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冠心病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学术技术带头人;绍兴市(介入)心脏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绍兴市医学会内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绍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绍兴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往期回顾
向上滑动阅览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