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qicc@qiccmd.com, zjxg2010@126.com
CopyRight◎ QICC 2023
朱建华教授
大会发起人之一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
.
做减法为学术会议“松绑”
▼▼▼
《淮南子》中有云:“极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唯有凝心聚力,方能迸发出巨大力量。QICC的诞生初心,也是如此。
“15年过来,QICC形成了如今的规模,也证明了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对的。”
回望QICC办会初心,朱建华教授感慨道。QICC尚未成形之前,浙江省内心血管病医学会议繁多,呈现出小而杂、互相竞争但会议影响力却并不大的状态。同时,繁多的医学会议也为众多浙江省参会医生带来负担,省内医生往往会因为名称相似或内容趋同的会议“晕头转向”。
朱建华教授也深感此类现象将会带来医学会议举办形式上的“僵化”,于是便联合王建安教授、傅国胜教授,计划联合举办一场大型心血管病会议,通过减少小型医学会议的举办,进而联合浙江省各地心血管病医院、医生,发挥合力,举办一场能在浙江省心血管界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大会。
“这种想法很快就达成了共识。”朱建华教授回忆道。
借助钱塘江大潮的东风,这种想法很快在浙江省众多心血管病医生办会的“江湖”掀起了一层新浪潮。朱建华教授也解释道,虽然当时的自己和王建安教授、傅国胜教授已在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小有成绩,具备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但真正能号召浙江省广大心血管病同道的背后三位教授各自身后所代表的三家中心,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最终于2007年,三家医院所办的医学会议正式整合为一个心血管病学术大会,并在时任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委陈君柱教授的支持下,与浙江省心血管年会共同召开。自此,钱江心血管病会议成为浙江省心血管病医生共同认可和维护的“家”。随后,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会议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内和国际取得一定影响力,为适应会议发展,大会正式命名为“钱江国际心血管病论坛”。
心血管事业的后浪
▼▼▼
“上接前沿,下接地气”是朱建华教授对钱江会的未来最朴素的期待。“总的来说,钱江会是一个团结的会,一个协作的会,一个共同面对心血管热点难点的会,这里有领先的理念,同样有脚踏实地的知识。”
朱建华教授同时强调,在钱江会成长的过程中,质量(Quality)、创新(Innov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培育(Cultivation)的核心宗旨始终不变。在不变的前提下,不断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让钱江会得以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钱江会在推动学科发展上的贡献不可磨灭。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对青年医生的培养,青年医生的学习也离不开老一辈专家的传道授业。只有立在坚实的土地上,心血管事业的发展才能生机盎然。
“心血管事业也会像钱江大潮一样,一浪接着一浪,我相信后浪会来的更大更猛烈!”
专家简介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教学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教研室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病学)学术带头人;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专家委员(FCSC);美国心脏学会专家委员(FACC);欧洲心脏学会专家委员(FES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冠心病学组委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主任委员。曾长期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脏病中心主任和心脏介入中心主任。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多本核心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冠心病发生机理和冠脉介入治疗的研究。对心血管系统复杂疑难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是国内最早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专家之一,尤其擅长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国际合作1项);浙江省科技重大项目1项,浙江省科技厅和浙江省卫生厅课题多项。近10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50余篇);主编《现代缺血性心脏病学》、参编专著多部;获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多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享有相当高的学术声誉。